跆拳道历史
跆拳道古称跆跟、花郎道,是起源于古代朝鲜的民间武艺。早在公元688年,新罗王国统一了朝鲜,经济繁荣,百业兴旺,建立了一种“花郎制度”。到真兴王时,便创立了“花郎道”。花郎道是花郎制度的组织形式,即将年轻人组织到一起进行武艺锻炼。其宗旨是“事君以忠,事亲以孝,事友以信,临阵无退,杀身有择”。以此磨炼人的意志、锻炼人的体魄,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忠君事孝、英勇顽强、无所畏惧的战士。在一本描写新罗风俗习惯的书《帝王韵记》中,记载着跆拳道活动。
公元935年,勇敢善战的高句丽军队推翻了新罗王朝,建立了高句丽王朝。士兵们的战斗力来自平日的训练和对跆拳道的喜爱。他们平时常常用拳掌击打墙壁或木块,以磨炼手部的攻击能力。十分喜爱徒手搏斗的忠惠王曾专门邀请臂力过人、武功超众的士兵金振都(亦有称金扼郁的)到宫廷表演手搏技艺,使跆拳道声望大震,并日渐被广大民众所接受。1392年,高丽王朝被李朝取代,武功及跆拳道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在民间,这一活动却始终没有停止。1790年汇编成书的《武艺图谱通志》中收录了“手搏”、“跆跟”等武艺的技术与方法,以及动作图解和一些器械的使用方法,并将很多技击性很强的武术技艺融会到跆拳道的技法之中。 1910年日本侵占朝鲜后,建立起殖民政府,一度下令禁止所有的文化活动,跆拳道自然在劫难逃,在朝鲜境内销声匿迹。一些下甘寂寞或被生活逼迫的人远离国土,到中国或日本谋生,同时把跆拳道延续下来。更为重要的是将其与中国武术和日本武道交融与结合,孕育了新的技术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自卫术再度兴起,从异国他乡回归故上的朝鲜人也将各国的武道技艺带回本国,逐渐与跆拳道融为一体,形成了现在的跆拳道体系。1955年正式称朝鲜的自卫术为“跆拳道”。
1961年9月韩国成立了唐手道协会,后更名为跆拳道协会,并成为全国运动会正式竞赛项目。1966年第一个国际组织——国际跆拳道联盟成立。
1973年5月在汉城成立了世界跆拳道联合会。1975年“世界跆拳道联合会”(简称世界跆联)被国际体育联合会接纳为正式会员。1980年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世界跆联。迄今为止,世界跆联已有144个会员国,6500多万爱好者参加练习。
1973年,“世界跆拳道协会”成立。有美国、香港、台湾、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朝鲜、菲律宾、沙巴、柬埔寨、澳大利亚、象牙海岸、乌干达、英国、法国、加拿大、埃及、奥地利、墨西哥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入。目前会员仍在不断增加。
1988年,跆拳道在韩国汉城奥运会首次亮相后,为了适应国际重大比赛,跆拳道的技术在不断地变革和发展。世界跆拳道联盟的总部中有一特别技术委员会,其主要任务就是改进现今的跆拳道技术。
当然,今日的跆拳道动作似乎不像以前那样圆滑流畅,也不似以前那样重视运动中身体的平衡。然而对当今跆拳道技术的检验并不在它的外观,而是在于实战之中。具体地说,就是在实战对抗中或在大街上遭受袭击被迫自卫的情形下,新型跆拳道的技术无疑要比拘于形式的老技术更胜一筹。时代是不断变化的,随着它的变化,跆拳道也将不断地发展延伸下去。
跆拳道精神
跆拳道精神境界
人们只有具备健康的身体,并从事有意义且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时,他的工作效率才有可能最高,意欲也才最强烈。相反,对于一个体格孱弱的人来讲,就很难达到工作的高效率,其意欲也无从产生。所谓意欲,就是发生在一个人理智和行为之前,能左右个人情绪好坏的精神因素。同时,它又与一个人的道德是非观有关连,因为意欲的精神作用不仅仅是决定你该投入多大精力去完成某件工作,而且首先应判断出某件事情该不该去做。进行跆拳道锻炼,既能通过对全身的运动,影响全身的各个器官,又能增强人的精力,刺激大脑,促使其的强力开发和精神振奋,精力充沛。只有这样,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才不单单是一个四肢发达,体格健壮的人而已,同时还是一个充满朝气,富有创造精神的人。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早已不以活着为满足,而是不断追求更多更强更广泛的需求,而这其中更多的则是精神方面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人们便要把感知和理性当做某项活动的综合体。跆拳道的锻炼正符合这种要求,因此也是提高精力、培养心理素质最有效的一种途径。同时,跆拳道还讲究在训练中致力于一种独特的古朴的心态,这种纯素正是依赖于精神上的宏大的气度和个性上坚强的自信心。
跆拳道是人格的导引
人虽属于生物体,但是人的许多方面又离不开物理学的一切法则,所以,我们也可将人体一系列的成长、发育、思考过程看成是一种机械过程。而这种人体机械式,是一种可适应各种的环境,并随时调整自身的形态,达到效率相应的提高而复杂的构造。另一方面,人体又具有计算机都难以取代的高级神经系统,使得人在精神上的层面,有了思维、感觉、想象等心理活动,唯有此,精神开发才有可能。因此,可以认为人类的肉体和精神是一体两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所以,一个人如果缺乏适当的身体训练,就不能达到和产生健全的思维。身体运动可区分为强力的和轻快的两种。强力的身体运动有利于培养人的意志和勇气,增强自己的胆量和自信。而柔软轻快的运动,则能使人体循环系统的器官健全而圆滑,并培养人的忍耐性。根据以上的理由,跆拳道可以说是较理想的运动。因为被认为是斗技的跆拳道,可培养造就出一个强而有力的人,也能养成人的勇往直前的精神,成为具有管理能力的领导者,同时,这种统率力和胆识又能使人充满自信心,而自信心更可产生心理上的安定感。这样,无论面对任何困难,也不易动摇其信念。再者,坚毅的性格,也能使人产生巨大的忍耐力,忍耐力又能共生出谦让的精神,而谦让这一品质是要求人们利用自我牺牲的精神去控制自我,以维持社会或团体共同的秩序,创造出一个有纪律讲文明的社会。因此,可以说跆拳道是培养人们优秀品格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并有助于增强民族内聚力和激发爱国主义的精神。
跆拳道的体育价值
练习跆拳道需要活动全身的肌肉和关节,因此,它是一项较全面的运动。人类一直很重视生命的维持和需要,所以无论对内环境还是外环境的变化,都能及时地做出适当的调整。外环境,就是指为了生存下去,人体与外界不可分割的那些关系;内环境,则是为了保持机体机能的统一与平衡,而不可避免的反应。据此,我们可以把跆拳道运动理解成,为了生存的目的与对内、外部刺激合理反应,达到内、外环境协调、平衡和统一的过程。跆拳道正是把手、脚和全身所有非动不可的部位作整体性的组合,按照科学的原理进行连接。因此,大到内外环境的秩序调节,小至维持身体机能平衡,跆拳道都具有绝对的发展性的。
跆拳道中的哲学
跆拳道是把人类生存的本能意识,用肢体有力的动作表现出来的一种方式。同时,它更要求人们把精神的欲求具体化,因此又是一项高尚的竞技体育运动项目。跆拳道的所有动作,都是以自己的防卫本能作为基础,然后才逐渐地将其变为一种主观信念,从消极的防御动作发展到积极的进攻形态,最后,才能达到绝对自动化的行为阶段。在跆拳道中,练习者首先要战胜的不是以对手,而是自己。因为在人的性格中有大胆与怯弱之别,在性情上有勤奋与懒散之分,而无论前者还是后者,在训练中都要克服给自身肉体带来的疼痛、疲劳,甚至伤病的痛苦,只有具备坚韧和坚忍的精神,才有可能不断克服自身的软弱,达到新的境界。而在与对手的竞争中,跆拳道的战术中的进攻与防守,力量施于的沉重与轻巧,形式变化的主动与被动等等诸方面,无不包含着矛盾的对立与统一。在处理这些瞬息万变的竞争矛盾中,经验固然重要,而理智的思维和敏捷的反应更能化被动为主动。这也是跆拳道中注重的使自己的心态达到无瑕地的哲理,即心里需有我而忘我而无我。
跆拳道理论
科学合理地使用力
为了提高跆拳道的技术,就必须先知道力的科学和如何合理使用的方法。迄今为止,大多数人对跆拳道的训练,依然单纯地认为只是无条件的锻炼加上凶猛的训练为根本,同时改变人自身的惰性而已,所以缺乏合理的研究。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这样认识的结果,就会继续把“跆拳道”神秘化,并被动而漠然地继承下去。而这样做正是与跆拳道的发展与创新背道而驰的。因此,必须站在科学的角度上,通过对跆拳道发力的效果和技术的使用方法进行科学的分析,了解其力到底是如何产生?如何才能发挥最大效力?然后把这些问题用科学的原理和数据来加以说明,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牛顿的加速定律
在自然界中,存在有重力、弹性力、磨擦力、磁力、电力、惯性力等等现象。牛顿的加速度定律正是为这些现象而下的定义,根据物体运动的质量和速度的变化,可以利用这一定律:F=Ma(F=力,M=质量a=加速度)这个定律,几乎可以用于所有的力量,并且非常便利。对跆拳道也是一样,它需要考虑到人体的体重和质量,然后只要将身体、脚、拳等部位加速的话,则体质和动作的速度也会跟着加快。换言之,“力”就是由质量和加速度所决定的,通过计算即可得知跆拳道的攻击力、防御力以及破坏力的大小。比如欲攻击时,先使身体位置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使身体的重心移动较易,有利于发挥手脚运动的加速度,这样虽然不能改变人体本身的质量,但是由于加速度提高了,它们的乘积同样增加,亦即增加了力,相反,如果在防守时,则要求身体重心越稳定越好,关于这一点我们在下面将详述。当然,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光考虑到发力进攻的威力,还应预见到完成动作后的结束状态是否有利于再进攻或防守。另外对人体的灵敏性、柔韧性等素质,以及精神因素与神经、呼吸系统的直辖市等诸方面因素均会影响到力量的发挥。这引起都需统筹兼顾。
重心、支撑面与稳定性
身体的稳定性取决于人体姿势重心的高低及支撑面的大小。为了获得较高的稳定性,可以通过变换脚的动作来改变支撑面积的大小,在一定范围内,两脚分得越开,则重心越低,支撑面变大,也就越稳,而且在此稳定面中,是可以改变重心位置的,这对进攻与防御都很重要。人体重心和其它物体的重心一样,一个是在前后左右的中心点上,人体即在脊椎的中心线上,另外一个重心则是随物体活动而随时变化的。当我们要运动身体时,则应把重心降低(屈髋、膝关节),这样不仅使动作自然,而且也更稳定,相对就增加了安全感。所以人类在睡眠时都采用卧姿,因为这样能获得最大的稳定性和安全感。相反,重心高些,则有利于更敏捷地移动身体。切记,无论用拳或脚步去攻击对方时,都必须使身体重心的移向与动作方向一致,这样才能增强攻击力,如向正前方冲拳的同时送髋送肩,使重心落到前支撑腿上,攻击力就变化重心的主要部位是头、肩、髋。
提高速度的因素
跆拳道中,要想使任何一种有效的方法获得成功,都必须有速度的基础,否则就很难成为有效的力量。跆拳道中时常使用的强踢或弱踢,这都意味着速度快慢上的变化。所谓弱踢,就是慢速度,而强踢则表示快速度。如前所述,增加速度的方法和身体重心的移动密不可分。而要想快速变换重心,就得使身体处于一种随时可动的不稳定状态,这样才有可能获得高速度。我们以陀罗旋转的原理为例,就能较好的理解。要想使得陀罗能更快更久地旋转,就必须尽量减小陀罗的支撑点,并使其重心升高。跆拳道也是一样,稳定度低而重心高的姿势,就是最有利于身体和拳脚步运动速度提高的姿势。同时,尽可能地提高身体的柔韧性,不但可以扩大攻击的距离和范围,而且也有利于速度的发挥,因为速度和距离呈正比关系,即在同等的时间内,工作距离越长,速度相对就越快。因此在训练中,跆拳道并不要求过分加强肩带肌的力量,而更侧重肩关节的柔韧性。跆拳道的许多拳、脚步动作都对柔韧性要求较高,所以无论何时都应学会放松机肉,以保持各关节所必须的柔韧性。因为人体的各个关节都是由骨头、骨骼肌、肌腱组成并支撑的,而骨骼肌属随意肌,是可直接受大脑中枢神经支配其伸缩运动的,一理肌肉不够柔韧或僵硬,就很难快速地按神经系统的命令在瞬间完成灵活的动作,这样一来,攻防动作的迟缓也就在所难免了。
神经反应的重要性
神经分布于肌纤维中,就象一棵大树,它的根部就是大脑神经中枢,连结于体内的千万条神经如同树干,而具体分布到各组织器官的神经末梢就相当于树的枝叶。当神经末梢接受到外来的刺激时,会将此信号传到大脑,再由大脑发布命令送达到相应的部位去,做出反应。而在肌纤维中连接的神经活动控制的越精细,则完成某个动作的肌肉用力就越协调,浪费的功也越少。神经活动的好坏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灵敏性如何,对于同样一个刺激讯号,灵敏性高的人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迟钝的人就需更长的时间。这在跆拳道中就区分出水平高下,因为对手的进攻都是带有突发性、随意性的,反应快的人就能够从容对付,化险为夷。相反若欲进攻对方,也需动作敏捷突然,出奇不意,方能取胜。因此,对神经系统反应能力的训练,在跆拳道中也是很重要的。
呼吸的作用
说到呼吸,人人不学自会。但是说到呼吸系统,就有所区别,呼吸系统是人体中较特殊的一个系统,它即受颈椎中的呼吸中枢支配(植物性神经系统),又可受大脑的高级神经支配活动。比如平时我们的呼吸均不必有意识地去完成,而是自然地进行,但是一旦需要,我们又能随意增加右减少呼吸次数,或改变呼吸深度,这就是高级神经系统作用的结果。知道这个道理是很重要的。一般而言,我们在做身体前屈或后伸的动作时,一定要吐气,而在恢复原位时则需吸气。但是,在跆拳道中,如果想踢某一目标时,须先吐气,而当在踢的那一刹间则要停止呼吸(屏息),否则就缺乏威力。因为在人体吐气时,身体易松驰也使抗打力降低。而在停止呼吸时,则有利于将力量集中到一点上,这就是呼吸同时,憋住气,以增强抗击度。而在跆拳道攻击目标的一瞬间,选手们都会发出“呀”的喊声,这是为了在出拳时,把胸腔内的气迸发而出,使得精力更加集中,这声“呀”得拉得很长,直至踢到目标时。如果仍继续喊下去则不能得到更大的力量。发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的集中与否,拳(脚)到声止是最好的。通过调整呼吸,可以很好地去集中精力完成动作。所以,凡是经过良好修炼的跆拳高手都很注重呼吸的调节与神经的敏感性,并不断领悟其中的奥密,发挥出最大的潜力,一旦功力达到,就会产生惊人的力量.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